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来源: 南通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1-06 14:2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体育局紧扣全年工作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指标,推动“体惠南通”建设更好地融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利民惠民,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加速融合

一是科学编制全民健身规划。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出台《南通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南通市关于新建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工作方案》,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和能级。编制《南通市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科学合理推进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二是有力有序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市本级今年投资近300余万元,建设校西路体育公园、天通路体育公园等项目。全市共完成海安市云水园、如皋市郭李社区农民公园、如皋市搬东社区健身广场、启东市河长制体育公园等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公园(广场)4个。全市共建设海安市云水园健身步道、如皋市龙游河西侧带状公园健身步道、如东县玉带公园健身步道、启东市环城绿道健身步道等超38公里健身步道,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任务。全市累计更新和新增全民健身器材3000余件,为城乡健身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活动室建设和公园绿地健身设施配套提供了必要保障,持续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同时,强化全民健身设施管护工作,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入库率100%,设施完好率达95%,不断提高我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三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嘉年华活动,举办元旦千人迎新跑、春节“红红火火过大年”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欢欢喜喜闹元宵”社区运动会暨新春广场舞大赛、妇女节登山活动、濠河国际龙舟邀请赛、国庆节国标舞大赛等。联合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机关羽毛球赛和机关乒乓球赛等赛事,联合妇联举办亲子运动会。全市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1000场次,参与人群达数万人,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积极组队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我市代表团共获得19个第一名、21个第二名和20个第三名,南通代表团被省体育局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是强化体育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荐海门区人民医院获评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实现了我市省级中心零的突破。与南通市中医院进行合作,争创2025年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全年全市共开展免费国民体质监测29742人,其中市区16742人,自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51.6%,国民体质达标率95.51%,全年共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6期。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开班23期,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99人。南通市木兰运动协会《全民健身—木兰舞蹁跹》和海安市健身体育志愿服务队《体育大超市 健康海安行》获评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不断提升健身科普公益服务水平,举办8场(次)公益讲座和活动,为近2000名学生和市民送上科学健身服务;累计在《江海晚报》“健康周刊·健身”上发表30篇科学健身科普文章,其中有21篇文章被《学习强国》南通地方平台转载。

五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正式成立我市市属体育社团党委,组织和指导市体育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出台《南通市市属体育类社会组织年度工作评估》办法,推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体育类社会组织达到620家,各级社会体育组织3A及以上体育类社会组织已超80家。指导市老年大学木兰健身俱乐部等11个健身团队成功入选江苏省优秀民间健身团队,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二、聚焦强项强基,推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是重大体育赛事为国争光。2024年我市新增2人次世界冠军,其中石宇奇再夺汤姆斯杯羽毛球锦标赛冠军,杨华勇夺第78届IFBB世界健身健美锦标赛。截止目前,南通籍世界冠军人数突破31人。巴黎奥运会上,许诺获击剑女子团体第四、吴梦洁助力中国女排获第五、石宇奇获羽毛球男子单打第五名。严旭、周明利获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武汉青山站和天津站冠军;郭中楠获世界U17女排锦标赛冠军;唐境霞获亚洲U18排球锦标赛冠军和亚洲东区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王浩瑞获亚洲U17摔跤锦标赛冠军;赵家悦获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男子游泳项目3项冠军。

二是后备人才培养可圈可点。国家体育总局高志丹局长批示“进一步加强南通儿体校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达成共识,积极创建“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我市受省体育局表彰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贡献奖”。成立体教联盟,加强市县两级体校建设,先后召开4次体教联盟工作会议,与9所基层小学签订合作选材协议,与3所少体校联办共建。加强体幼共建,拓宽选材渠道。市儿体校与崇川区16家幼儿园签订体幼共建协议,开展送教和送器材进园等活动。《江苏体育工作情况》重点推介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在全国赛场上,共有25名南通健儿勇夺27枚全国大赛金牌。 2024年省锦标赛上,我市共获得74.5枚金牌、62枚银牌、87枚铜牌,其中跳水、蹦床、田径、帆船、网球等6个项目单项全省排名前三。

三是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进。成立市“一校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召开篮排、乒羽、足球、武术项目4次全市“一校一品”现场会。举办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8次培训班,为全市217所小学1700余名体育教师开展技能培训。选派优秀武术教练员进校园,为全市45所6万名小学生开展武术技能培训。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暨“5621”工作现场会在南通举行,全省体育部门考察观摩我市“一校一品”学校体育品牌建设。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江苏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聚焦添光添彩,推动体育赛事品牌提档升级

一是引入高端体育赛事。积极引入高水平、高规格体育赛事,今年以来我市举办承办了第五届世界围棋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第一届中国东盟武术大赛、第十二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排球冠军赛、全国中学生生排球联赛、全国青年蹼泳锦标赛、全国击剑公开赛等50多项次国际国内有影响力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各地体育迷来通。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南通马拉松赛吸引25000人参赛,其中有近7500名外地选手。长三角濠河龙舟邀请赛共有来自苏、沪、浙、皖16支队伍,组织了无人机灯光秀、体育嘉年华、千人广场舞大赛以及近200个摊位的游乐购展销等。两项赛事累计观众28.8万人,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批示表扬。成功举办了中超联赛支云主场比赛、中乙珂缔缘主场比赛、CBA联赛、TKF国际综合格斗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新华日报专题报道南通比肩北上广一线城市,同时拥有中超球队和CBA联赛。

三是放大赛事经济效应。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带动效应,结合“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释放赛事经济活力,聚集人气、拉动消费。不断优化赛事活动实施方案,成功举办各类省级以上大型赛事活动超100场(项)次,其中,南通马拉松赛估算产生餐饮经济效益3089.6万元、住宿经济效益999万元、旅游经济效益75.1万元,共计4157.7万元。综合测算,通马拉动市区消费及周边商业近亿元。各类赛事有力地拉动吃、住、游、购、娱等领域消费,塑造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能级、拉动了经济发展,体育赛事的流量已变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中国体育报对“南通体育赛事激发城市经济动能”进行专题报道。

四、聚焦增量增效,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速扩能

一是加大体育企业服务力度。2024年度指导我市2家体育企业申请了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奖补资金,组织全市80多家体育企业参加中国体博会。如皋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通龙信体育世界等2家入选江苏省第七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入选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全市体育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幅22%。

二是推动体彩销售持续攀高。通过加大体彩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截至10月底,我市体彩销售已达21.41亿元,同比增长超12.31%,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落实体育单用途预付卡资金监管。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体育预付卡资金监管工作,先后4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并通过各大媒体进行了持续广泛宣传,消费者对监管备案单位的投诉率显著下降。目前南通城区已经有71家健身场馆及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加入预付卡资金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市12345平台数据对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体育消费领域投诉率下降近40%,回复满意率达99%。预付卡资金监管服务平台得到了消费者、商家、行业主管部门等各界的一致认同,此案例已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法治案例选编》录用。

四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效。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全年共完成近200场次执法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4件,回访复查14次,回访整改率100%。配合省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全市抽查共18家,整改完成率100%。市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81家,均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检查结果回填率达100%,整改率100%。截止目前,12345在线平台及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事件处理401件,完成391件,满意率达99%。

2025年工作安排

(一)强化以人为本,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在市区新建30片市民健身球场,在全市建设400张乒乓球桌,新增或更新健身器材1500件。做好体育公园改扩建、健身步道建设和儿童游乐设施等其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省考评指标)稳步提升。继续做好室外健身器材管护工作,建立巡查机制,确保群众健身安全。

二是举办高质量的群众体育赛事。积极申办国家和省的大型赛事活动,办好2025年“行走大运河”全国全民健身健步走全国主会场活动,结合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重阳等节日,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纪念毛主席题词和社区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三大球、三小球、空竹、拔河和体育摄影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

三是推进体医融合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各县(市、区)卫健部门和体育部门争创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帮助指导海门区人民医院开展慢病预防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鼓励各相关体育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有特色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国家和省的优秀案例评选。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做好健身气功相关工作。

(二)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一是加大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协调沟通,积极创建“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不断优化业余训练项目布局,推动精兵之路战略和备战省运会同步发力,着力提升跳水、游泳、乒羽、体操、排球、击剑等传统优势项目水平,大力培育发展一批潜优势项目。推进“省队市办”“省市共建”工作,加大“市队县办”力度。鼓励协会、俱乐部承办竞技体育项目,推动由过去体校单一选拔向体校、学校、社会三方共同选拔的模式转变。

二是全面推进“一校一品”学校体育品牌建设。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常态化“一校一品”联席会议机制,打造试点、培树典型、推广经验。为全市38万余名小学生开展体育技能培训提供服务和指导,积极开展“一校一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比赛。切实让全市每名学生能够掌握1-2个体育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品牌赛事。加强与国家、省体育局和单项协会沟通协调,积极申报国际国内大赛。提前谋划,引进社会力量,做大做强马拉松等自主品牌赛事。统筹推进足球、篮球职业联赛等主场赛事。

四是全力办好南通市第十三届运动会。2025年是南通市四年一届市运会的举办之年,我们要举全市之力把市运会办成“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欢乐的剧场”。

(三)强化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体育企业招商引资,培植新增体育业规上企业。体育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幅较上一年度稳中有升,全省位次有明显前移。

二是拓宽体彩销售市场,加大体彩销售力度,全年总量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彩票销售苏中苏北第一。力争市县两级获得政府性基金超亿元。

三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断推进并完善体育单用途预付卡资金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

四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高危体育经营场所的执法检查。做好12345等平台诉求处理,提高诉求处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