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来源: 南通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2-01-24 14:5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体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全民健身,不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始终坚持体育为民惠民根本宗旨,采取切实举措,不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势推进全民健身实事工程。根据市政府下达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成立工作专班,超前谋划、挂图作战。市区共新建嵌入式球场78片,更新或新建150套健身路径,全市新增健身步道72公里,提前半年并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区优化提升虹桥公园、学田公园等5个体育公园,翻修改建了市体育馆、市射箭基地和海门自行车训练基地。南通植物园步道和滨江公园健身步道被评为江苏省最美跑步线路。海安市白甸镇、高新区胡集街道两个体育健身公园入选江苏省最美乡村健身公园。二是持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方式。制定出台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指导办法,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82场,其中全国性以上赛事5项、省级以上赛事20项。相继举办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全国轮滑大联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第八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长三角汽车场地越野邀请赛等高水平赛事活动。配合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举办沿江沿海赛事活动10场。近万人参与健步走活动,市体育社团嘉年华活动吸引12000余人参加。全年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余人,全市2700余人获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三是不断探索体育医疗融合渠道。我市省级体质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各县(市)区全年监测人数达24000余人。为崇川区6个街道配置体质监测器材,市区完成免费体质监测11278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3.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2%。积极争创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不断探索体医融合新路径。四是着力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印发《南通市体育类社会组织考核办法(试行)》,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协会和俱乐部可持续发展。全年新成立定向运动、魔方2家体育协会,推进体育社会组织A级评估,目前市属2A级社团达到23家,3A级以上俱乐部17家。不断加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日常管理,完善权责清晰的分级负责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对清单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推进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体育育人,加快后备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业余训练整体实力

始终坚持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体教融合体制机制,提升我市业余训练综合实力。一是竞技体育获得喜人成绩。全力做好南通籍体育健儿备战奥运、全运服务保障。石宇奇、孙炜、李彤、石高峰、张馨等5名运动员参加东京奥运会,孙玮与队友斩获体操男子团体季军。东京残奥会上,南通籍残疾人运动员顾小飞勇夺银牌、钱王伟斩获铜牌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由石宇奇领衔的中国队成功卫冕苏迪曼杯,夺得世界冠军,也将南通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数改写为120项次。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南通11名健儿勇夺金牌,金牌数占江苏所获金牌数的六分之一。龙舟、足球项目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龙舟代表队获得全国第二、足球项目获全国第四。竞技体育成绩受到市委王晖书记批示肯定。二是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精心谋划、超前准备,把市运会办成“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历时半年,精心组织7个部别的37项比赛,累计产生466枚金牌,并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市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宏、精彩纷呈,市委书记王晖宣布市运会开幕,代市长吴新明致开幕词,充分展示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全市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足球改革成效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精英梯队建设,市级青少年足球精英梯队达到8支,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在省足协青训俱乐部冠军赛上,我市包揽了U9、U10两个组别的冠军。6人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4名队员成功入选全国校园足球国家队。全市新增6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代表江苏获得了全运会第四的好成绩,追平了江苏参加全运会足球比赛最好成绩。同时,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成功跻身全国中乙联赛,成为南通第二支职业足球俱乐部。四是体教融合深度发展。研究制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不断深化体教融合体制机制,落实运动员入学升学优惠政策,增强业余训练吸引力。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业余训练项目联合办队新模式,市区体教融合联办学校已达17所。全面推动“一校一品”“一生一运动项目”工程建设,召开全市建设推进会并组织全市体育教师一校一品培训班,充分发挥体育部门专业优势,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目前已经完成武术、少儿体适能等项目近800名体育教师的培训。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扬子体育报等对南通“双建助双减”做法进行了联合采访,省政府网站也介绍了南通“双建助双减”的做法经验。五是全面备战二十届省运会。多次召开备战项目过堂会,截至目前,备战项目已达28项、注册运动员2246人。创新我市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起草《南通市社会力量办体育管理办法》,与棋类、街舞、攀岩等9家协会、俱乐部签订联办协议。与省体育局共建省高尔夫球队。

三、立足转型升级,坚持量质并进,加速发展体育产业规模效益

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破解健身预付卡管理难点。针对健身预付卡监管缺失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体育单用途预付卡监管,破解健身预付卡管理难点。与南通农商银行联合开发健身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将预付卡资金存入银行专户作为存管资金管理,有效破解健身预付卡管理这一社会难点、痛点,保障健身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中心城区已备案52家健身场所。二是服务体育企业办实事。推进各项体育产业政策落地落实,将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列入“市政府鼓励重点展会目录”。目前,我市是全省第一个对体育企业参加体育博览会给予优惠政策的城市。帮助我市体育生产企业积极争取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1100万元,与去年相比实现翻番。积极探索市场化募集资金方式办赛,举办第四届“梦百合”世界围棋大奖赛,系我市由企业冠名赞助独立举办的国际性赛事,中国体育报予以报道;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长三角汽车越野赛、市体育社团嘉年华等赛事活动拉动体育消费2500余万元。通州区成为省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地区。三是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布局。积极组织编制《南通市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以促进城市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启动市儿体校新校区建设工作,完成项目建议书论证、稳评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项目可研报告报批阶段。四是大力推进智慧体育建设。创新推动“南通运动银行”项目建设,搭建普惠型数字化全民健身服务平台。首批覆盖南通地域内的10家体育场所,接入42个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实现场馆预订等服务,还可以享受相应健身服务产品兑换,促进体育消费和体育人口增长。五是不断挖掘公益体彩发展潜力。加强全市体彩销售管理,扎实做好体彩渠道建设工作,提升网点形象和服务质量。加大体彩营销力度,采取配套奖励和促销奖励措施,逐步形成“以公益促销售”的新营销模式。截至12月中旬,全市体彩销售12.74亿元,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继续位列苏中苏北第一。

2022年是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决战之年。我们要全力迎战省二十运,强势推进“五大体系”优化提升,以优异成绩向二十大献礼。

一、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增强群众体育获得感。要以持续提升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抓手,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高点定位、立足规划引领。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立足“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城市(县)”创建全覆盖的原则,科学编制《南通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南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南通市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以规划引领工作目标和任务举措,推动工作落实。各县(市区)也应抓紧编制出台相应规划。二是办好民生实事、补齐建设短板。在全市更新或新增健身设施100套,新建健身步道40公里,是今年民生实事项目,要抓紧分解建设任务,及早组织实施。继续大力推动体育公园、健身小游园建设,鼓励对现有公园进行改造,建设多园融合式体育公园。对市区现有健身路径的裸露地面进行统一改造,改善健身环境。按照省体育局《关于做好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体群[2022]1号)的要求,各县(市区)倒排序时进度,加强经费和人员保证,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室外问题设施器材的维修、迁移、更新,并完成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信息化管理。三是加强科学指导、注重活动引导。保质保量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结合科学健身指导“五进”活动,全年在市区开展免费国民体质监测10000人,各县(市区)不少于2000人,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机制,围绕迎新登高活动、“6.10”行走大运河、“8.8全民健身日”和“8.12南通体育日”,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江苏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魅力江苏 最美体育”系列品牌赛事,带动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发展。加大对健身气功项目的培训普及力度,推动县(市)区健身气功协会的建立和街道(乡镇)级健身气功队伍的组建,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健身气功赛事、健身气功·八段锦网络赛,举办市、县级健身气功交流活动,发挥健身气功在反邪战线上的阵地作用。指导各县(市)区创建省级“体育家园示范社区”。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体医融合。市和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二级、三级和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填报。要不断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鼓励大学生村官和在校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增加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和急救等培训课程,注重技能、组织能力和器材使用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大力推进体医融合,整合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康复康养机构等有关资源,建成一批“健康小屋”“健康驿站”。推动建设县(市区)建设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乡镇(街道)建设运动促进健康站、行政村(社区)建设运动促进健康点,探索建设覆盖城乡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继续深化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合作,创建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

二、优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成功率。要以全力迎战省二十运为抓手,不断优化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全力备战迎战。省二十运即将拉大大幕,这是对我市业余训练工作的一次大考,也是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十分关注。我们要紧紧围绕“保七争六”的参赛目标,上下同心、全力以赴。要筹备成立南通代表团,高效推进备战参赛各项工作。要定期召开项目过堂会、形势分析会,全面摸排备战现状和对手情况,抓住重点运动员和主要得分项目、得分点,切实提升科学训练备战水平。要坚持对兴奋剂工作“零容忍”,确保我市兴奋剂问题“零出现”。各训练单位要围绕备战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及时解决运动队在备战训练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同时,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在浙江杭州举行,我们要全面了解南通籍健儿入选参赛情况,切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力争更多南通籍健儿在亚运会上争金夺银,为家乡争光。二是坚持体教融合、深化“一校一品”。今年是“一校一品”“一生一运动项目”工程建设深化之年,也是优化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中小学业余训练广泛开展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主动协调教育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全年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大力推进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轮滑、少儿体适能等11个项目进入全市所有小学进行课后服务和专项培训。认真组织全市“一校一品”特色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大力实施体校教练员和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计划,引导优质培训机构进校园进行体育项目课后服务,定期召开全市“一校一品”现场推进会,年底进行“一校一品”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切实推进我市双减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同时,不断深化体教融合,落实运动员入学升学优惠政策,增强业余训练吸引力。加快制定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指导县市区摸清存量,规范增量。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拓宽培养渠道。积极推动沙排等项目省市共建落地落实。从过去单一通过体校选拔后备人才,向当前体校、学校、社会等三方共同选拔的模式转变。扩大提升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规模和水平,将高尔夫、帆船、攀岩、滑板等社会基础和水平发展较好的项目打造成南通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特色项目,加大社会力量参与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深化足球改革发展,整合足球发展社会资源,继续保持青少年足球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研究出台新一轮职业足球俱乐部扶持政策,推动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早日冲超、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争先进位。根据《江苏省体育运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持续深化体校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迎接新一轮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工作,促进体校高质量发展。指导县级体校不断扩大办训规模、增加业训项目,提升办学质量,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苗子。四是坚持管理先行、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大教练员队伍管理和培训学习、比武考核力度,不断提高教练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继续抓好“青蓝工程”。以省运会参赛任务完成情况、周期输送情况为主要考核指标,研究出台《省运会奖励办法》、《南通市教练员聘用管理办法》等,将教练员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直接挂钩,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协调教育、人社、财政等单位要共同研究,争取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业余训练更多支持,不断改善我市教练员队伍现状,激发教练员干事创业活力,为体育强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三、打造特色鲜明竞赛体系,畅通人才选拔主渠道。要以有利于人才发现和选拔为目的,打造特色鲜明的竞赛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业余训练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主要来自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我们要以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建立学校运动队为导向,积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共同研究制定全市中小学体育竞赛年度计划,共同确定赛事项目,共同推动赛事组织举办,形成青少年体育竞赛一体化发展态势。同时,要整合市县两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打造元素多样、上下贯通的青少年赛事高地。二是坚持人才为先、优化赛事组织。要以有利于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发现选拔为目的,优化赛事组织,结合“一校一品”工程建设和市级体校人才选拔,通过不断完善校内竞赛与校际联赛横向延展的竞赛体系,指导各项目设置南通市校园超级联赛、“冠军杯”赛等竞赛体系;逐步完善市、县、校三级联赛制度和小、初、高的竞赛体系。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质,确保所有学校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联赛,全市有总决赛。三是整合社会力量,打造品牌赛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申办承办省级、国家级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积极指导各地组织举办本地特色的品牌赛事,擦亮城市名片。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赛事举办,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社会组织或企业承接赛事活动,提升赛事活动社会化参与程度。进一步完善赛事规范,建立健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四、打造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要加强对各类体育产业企业的服务指导,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科技引领、打造产业标杆。落实体育产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形成体系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指导服务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上市,推动如东新店体育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区,形成体育制造业高地。推动体育制造业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体育制造业发展新优势。认真做好省级体育产业资金申报宣传辅导,争取更多南通体育企业获得省级体育产业资金补助。二是坚持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亮点。加快构建“体育+”、“+体育”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卫生、养老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抓住关键环节,逐步将融合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制度性举措,引导通州开沙岛、如东小洋口、启东恒大威尼斯打造体育旅游特色亮点,形成体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坚持民生为本、规范资金监管。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完善体育消费政策,推动体育消费增量提质。继续做好体育单用途预付卡规范监管有关工作,要求更多健身服务业企业进入监管平台,推动健身服务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并有效保障健身消费群体合法权益。此外,不断拓宽体彩销售市场,加强体彩销售规范化管理运营,确保全年销售12亿元以上,继续保持苏中苏北领先。加快推进儿体校新校区建设,确保8月底前开工建设,力争明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培育积极健康体育文化体系,扩大体育社会影响力。要大力挖掘南通体育有形和无形资产,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体育宣传工作。要把体育宣传工作摆上体育工作重要位置,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新宣传理念和宣传手段,在做好市级主流媒体宣传的同时,注重新媒体宣传,尤其重视在中央媒体、中国体育报、总局《体育工作情况》和省级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南通体育声音、讲好南通体育故事。二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要加强体育博物馆、运动学校校史陈列馆和儿体校新校区校史馆建设,丰富馆藏资料和展示形式,努力将其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要办好《江海体育》杂志,让其成为宣传南通体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三是大力弘扬南通体育精神。要组织专家学者认真总结南通体育多年来在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上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深入挖掘南通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成长史、奋斗史,开展形式多样的南通体育精神大讨论活动,提炼归纳南通体育精神,助力南通体育全面振兴,激励全市人民以奥运精神和南通体育健儿的拼搏奋进精神投身“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